欧洲传统果酒产业面临气候挑战

近年来,气候异常正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和烈度席卷欧洲大陆,对传统农业结构构成深远影响。塞尔维亚,这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水果种植大国,正成为这一趋势下的典型缩影。该国李子大幅减产,不仅冲击了果农生计,也波及以李子为原料酿造的传统果酒拉基亚的生产,折射出欧洲多国农业和酿酒产业正面临严峻的气候挑战。

李子降产牵连果酒生产

  塞尔维亚是世界主要的李子生产国之一,李子种植园约占所有果园总面积的40%。根据塞尔维亚工商会植物生产和食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,去年塞尔维亚的李子种植面积达110万亩,主要分布在该国中部和南部地区,产量约38.72万吨。近年来,塞尔维亚的李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。

  塞尔维亚70%的李子用于制作白兰地。水果白兰地在当地被称为拉基亚,是塞尔维亚公认的国酒。无论是各类节庆活动还是商业或家庭聚会都少不了它的身影。最具代表性的李子白兰地被称为斯利沃威茨,其酿造工艺已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承载着塞尔维亚重要的文化与经济价值。

  塞尔维亚目前有超过1万个拉基亚私营生产商,政府也允许居民每年制作200升不能用于销售的自酿酒,全国拉基亚的年产量可达5000万—6000万升。可以说,从家庭聚会到国家庆典,这杯烈酒流淌着塞尔维亚的灵魂。

  塞尔维亚的李子收获季节通常从8月中旬开始持续到9月初,然而当地果园今年果树只有少量挂果。

  米卢廷·丘尔古兹是贝尔格莱德郊区的一名果农,拥有一片60亩的果园,种植约5000株李子和杏。他表示,正常年份果园每年的水果产量可达50吨,大部分用来制作拉基亚,然而今年的水果产量将大幅下降。

  米卢廷·丘尔古兹表示,今年树上什么也没有,收成好的时候,一个枝上会有30—50个果子,树枝会被这样压弯下来,两排果树间很难穿行。“今年总共能产300斤,考虑到产量很少,我们会在家里制作果汁和果酱,满足自己的需要。”造成李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春季的低温霜冻和夏季的高温干旱,今年4月当地气温连续两次下降到零下3至4摄氏度,导致果树无法授粉、结果。

  塞尔维亚农业专家戈兰·达科维奇表示,由于晚春霜冻和4月底的极低气温,塞尔维亚今年的李子、杏子、桃子等核果产量可能下降30%—90%,有些地区甚至会下降100%。

  而入夏以来,在几轮热浪的炙烤下,塞尔维亚的李子树果实严重受损,进一步影响了产量。根据欧洲干旱观测站(EDO)公布的数据,今年7月11—19日,欧洲和地中海地区超过一半的土壤受到干旱影响,其中东欧和巴尔干地区尤为严重。在塞尔维亚几乎所有土壤(99%)都缺水,干旱警戒率高达68%。

  针对极端天气对塞尔维亚李子产量的具体影响,塞尔维亚工商会植物生产和食品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,由于李子收获季仍未结束,目前并没有今年的官方数据,但非正式数据表明,塞尔维亚今年的李子收成将面临严重威胁,在塞尔维亚南部托普利卡州的一些产区,很多李子树甚至没有结果。

构建可持续性农业体系

  事实上,不止塞尔维亚,整个欧洲多国的果品产业和酿酒行业都在遭受相似困境。在法国南部、意大利北部、西班牙中部等传统葡萄酒产区,夏季热浪推高气温和蒸散量,加速葡萄成熟,糖分积累紊乱,采摘窗口被迫提前,影响葡萄酒风味和产量。部分酒庄甚至因旱情严重,被迫暂停采收或推迟上市时间。气候异常正在打乱传统的农业周期,给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带来新的不确定性。

  “当李子树在塞尔维亚枯萎,整个欧洲食品供应链都会震颤。”布鲁塞尔智库“农业气候行动”研究员玛丽娜·科斯蒂奇说。拉基亚减产仅是冰山一角——果酱、罐头、出口鲜果等衍生行业也已拉响警报。

  农业是最直接受气候影响的产业之一。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,欧洲各国亟须转变农业发展思路。以塞尔维亚为例,当地正加速推进果园现代化,通过引入高密度种植、抗逆品种、智能灌溉系统等技术手段提升抗风险能力。据介绍,传统李子种植园每公顷约400株,平均产量仅为3.3吨,而现代化种植园可达每公顷800—1200株,产量提升至14吨以上。

  然而,基础设施改造、技术更新、种植理念的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更需要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。在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,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农业体系,已成为摆在各国政府与农业从业者面前的共同课题。

  “看天吃饭”的日子愈发不可持续。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只是减产和损失,更是对农业传统模式的挑战和倒逼转型的契机。从果园到酒庄,从农民到政府,唯有未雨绸缪、科学应对,才能保障农业生产安全,守住民生底线,也为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筑牢根基。

  (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)

举报
评论 0